【 自主學習一點通+概念建立(1/2) 】

⎜寫在最前面

2019年,108課綱正式上路,新的課綱有許多變革,其中新增的「自主學習」,置於彈性學習中,希望學生發想自己想做的學習主題,並且實際執行。自主學習相較學校其他課程,有極大的差異,也有許多地方值得討論。

本團隊自去年(2022年)起,開始正式與各校展開自主學習的相關合作,形式包含微課程、演講、工作坊、諮詢等。一年行動下來,不僅是自身的成長和改變,我們也和學生學習到很多。之後的文章主要會分成三大部分,也會搭配實際案例:

1. 自主學習一點通-概念建立
2. 自主學習流程-工具方法介紹
3. 師長如何陪伴引導自主學習

藉由將教學內容轉化為文章,能夠讓更多的學生、老師甚至家長,更了解自主學習,是我們的盼望,未來我們一起努力!


【自主學習一點通-概念建立(1/2)】

⎜前言:社會趨勢的快速更迭

在談自主學習概念前,我們可以先從當今社會趨勢變動開始,資訊量爆炸、流動速度快為現在社會的特性,科技進步的速度(例如:ChatGPT、midjourney)令人難以想像。在這樣的社會中,「學習知識」不再是件困難的事,進而要去思考的是「我們應該如何學習?」

這個議題牽涉的層面很廣,但從自主學習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,自主學習是一種能力、心態的培養,在面對各種未知時,都能以好的學習心態,並且在過程中學習能力、培養態度。就如同親子天下執行長何琦瑜提到「我們不能期待夥伴具備各種能力,需要的是能夠因應現況,學習各種新事物的人。」

[ 關於自主學習需要知道的5個point ]

在開始自主學習前,想先為大家建立基礎觀念,對於自主學習有了正確的認識,往後執行就可以順利一些!

1. 自主學習不是課程!
很多人會說自主學習是一門課程,但其實不是,它是可以彈性運用的時間。大家對於課程的想像大抵是學科上的學習或做報告,這樣的想像會讓自主學習的開放性降低許多。

與學生討論自主學習執行遭遇困難

2. 從實作中探索,感受是否有興趣
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向很難,但藉由自主學習,實際嘗試自己有興趣的事物,在過程中「感受興趣」,是否適合這個領域,比起用腦袋想像,不妨是一種方式。

3. 練習自主學習,失敗和修正是必然
時任臺北市立復興高中的劉桂光校長曾與我們分享,自主學習是「學習如何學習的過程」,這句話看似拗口,卻值得不斷咀嚼。沒有人是在一開始就很厲害,慢慢練習,面對失敗就修正,就會做的越來越好,如建中黃春木老師的 ⟪我做專題研究,學會獨立思考!⟫ 一書中提到,「做了,才有能力!」

4. 從自主學習中,展現個人特質與能力
自主學習是所有學習歷程檔案中,唯一可以完全自由運用的項目。透過自主學習的過程中,挖掘自身的特質、興趣和能力,認識並找到自己的獨特性,具體成果更能證明上述的特質/能力

引導學生思考自主學習與自身的關聯

5. 高中三年一定要做,85%大學科系看重
這個數字代表著,全台有超過1800個科系會以「高中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」作為審查項目,好好把握自主學習,能夠從頭到尾自己規劃、完成一件事,這樣的心態和能力可以陪伴你走得更久、更遠。


◎ 延伸資料

發表回覆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