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動學-先動,再說

[ 前言-行動的趨勢 ]

108課綱有一項很巨大的改變,就是大幅增加學生「動手做(take action)」的課程和時間,不論是多元選修、探究與實作、自主學習,都嘗試讓學生試著用不同於以往的方式學習。

然而,不只是課綱在變化,學生也是,現在的學生接收到大量的資訊,因此產生許多想法,也想付諸實現,但學生礙於知識、能力、方法、行動經驗等方面的缺乏,經常不得其門而入。

自主學習的開始-學生試著分享自己的生命經驗與重要時刻(2022.10 @ 台南家齊高中)
自主學習的開始-學生試著分享自己的生命經驗與重要時刻(2022.10 @ 台南家齊高中)

[ 為什麼要行動 ]

「行動」一詞聽起來籠統,它其實就是希望學生能實踐心中的想法。過去偏向老師教課、學生聽講的被動學習,現在則希望翻轉這樣的學習型態,讓學習的主動性提高,達到「主動學習」的效果。

⎢為什麼要行動?

先了解行動的意義後,那為什麼要行動,行動有什麼好處呢?可以從兩個面向出發。
1. 已經知道方向的學生:
透過行動,加深對於該領域的理解,累積更多相關的成果,更能夠在其中修正探索方向。
2. 不知道方向的學生:
在行動中探索,透過低成本的行動,了解自己喜歡/不喜歡什麼。

⎢和生涯探索的關係

回歸到找自己的核心-生涯探索,在行動的過程中,心中的想法會實際落地,可能符合,也可能不相符。行動後發現還是很喜歡,這樣很棒,請繼續行動下去;即便做了之後發現不喜歡,也是一種收穫,因為你知道你真的不喜歡。此外,過程中更能夠培養主動學習之能力、態度。

行動後進行紀錄、反思,在進入下一步的行動規劃,再行動、再反思,如此形成一個「持續行動、持續探索」的迴圈。

高中生涯探索迴圈(找自己團隊整理)

[ 真的開始行動了 ]

為什麼行動如此迷人,真的要實際做了之後才會知道。以下會簡單從規劃、執行、呈現,帶著大家了解行動的大致流程。

⎢規劃(planinng)

「為什麼要規劃,我直接開始就可以啦!」

很多人會覺得,計畫趕不上變化,那為什麼還要規劃呢?

的確沒錯,現實狀況時常多變,但如果有規劃,可以按照原先的計劃做調整即可,不需要從零開始。低成本的調整,這對於長期的行動(例如:工作中的專案),是非常重要的,讓行動保持一定的節奏。

做計畫的工具有很多,甘特圖(Gantt Chart)是目前很常用的工具,透過條狀圖,知道了解每項工作項目需要花費的時間,以及工作間彼此的關聯。甘特圖有專業的軟體,但筆者習慣使用Google sheet(線上版的Excel),便可以達到規劃的目的。

筆者平常使用的工作規劃甘特圖

⎢執行(implement)

大部分的人在執行時,都會遇到怠惰、遇到困難等情境。這裡主要以「行動陪伴者(又稱教練,甚至是專案管理者)」的角度,針對前述問題提出解方,目的在於持續推進行動,直到看到成果。

1. 提醒
聽起來好像很簡單的動作,對於行動者而言卻很重要,在眾多事情當中,可能會遺忘重要的事情,這時候提醒就十分關鍵。通常以每週(兩週)為單位,在開會討論前二至三天,確認學生(夥伴)的工作狀態,同步進度。在這裡要小心,不要讓對方覺得,提醒是一種催促,這只是一種行動的輔助輪。

2. Call for help
有困難是行動中非常容易出現的狀況,這時你當然可以先自己試著解決,但當真的無法解決時,提出困難便是必要的舉動。這絕對不是示弱,而是一種良好的團隊合作習慣!

這裡舉出高中生行動中經常遭遇的困難:
 a. 資料蒐集(e.g. 關鍵字搜尋、資料管道)
 b. 訪談(e.g. 單位約訪、訪綱撰寫、訪談禮節)
 c. 團隊合作(e.g. 夥伴間投入心力不均,內心無法調適)
 d. 專案目標設定(e.g. 目標規模、投入時間規劃)
 e. 成果呈現(e.g. 以何種形式呈現)

行動中遇到的困難百百款,陪伴者導入適當的方法(例如:思考邏輯)、資源,與行動者共同討論合適的解方,關關難過,關關過!

至於每次討論結束後,通常也會確認下次會議的時間和進度,這時也要將主動權回歸給行動者,像是「你這邊大概何時可以完成?」,自己訂的Deadline就要自己達成,同時從旁提醒。

與找自己團隊學弟妹討論生涯探索回顧影片製作

3. 紀錄進度
執行過程中,一定會同步處理許多事情,腦中有多個分頁的狀態下,清楚自己目前的進度狀態便顯得很重要,這也是專案管理的精髓,讓每件事都在可視化、可掌握的範圍,以便隨時處理、更新調整。

紀錄也有另一個好處,透過回顧過往的進度,了解自己的進步和改變。


[ 小結:0分和30分 ]

「老師,我這個做很爛耶,還要上傳嗎?」

這是與學生對話時經常會出現的一句話,每個人一開始都不是最厲害的,都是在行動的過程中熬過來的。我們必須要先接受起步時,品質不佳,甚至被唸、被退件的情況。縱使做出來的成果只有30分,但至少也比什麼都沒做(0分)來的好,30分可以進步到50分,再慢慢進步上去,這才是行動的目的。

「先動,再說」,這是在2019年參與教育部青年署青年迴響計畫時聽到的,也非常符合找自己的核心價值:

「對於我們來說,「找自己」是在探索的過程中,透過不斷學習,去迭代、覺察自己的狀態。」

行動是可以經過練習越來越好的,期待大家藉由行動,朝向更好的自己邁進。

找自己生涯探索回顧影片-拍攝過程側拍

△ 影片連結(台南二中百土級_生涯探索回顧影片)

發表回覆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